云南共青团以“十个一”为抓手打造边境团建长廊示范带

2997次

  近期,团云南省委印发《打造边境团建长廊示范带 助力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紧跟全省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步伐,突出党建引领边境团建,推动青春助力云南省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三年行动方案》坚持大抓基层导向,提出可落地、能操作、易实施的“十个一”支撑举措(上好一堂国门思想政治教育课、选育一名“爱国护边好青年”榜样、打造一个青年志愿服务品牌、组建一支“强边固防青年突击队”、孵化一个“一村一品”特色青创项目、选拔一批乡村振兴青年领头人、建立“一对一”结对联络机制、派出一批基层团建指导员、制定一套日常管理方案、建设一体化活动阵地),推动边境村团组织达到“政治建设好、组织基础好、联系服务好、作用发挥好”的目标,团结带领边境地区团员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目前已确定第一批50个示范村,并有序实施相关工作。

  坚持为党育人办好“政治课堂”。通过在每个示范村上好一堂国门思想政治教育课、选育一名“爱国护边好青年”榜样,铸牢边境团员青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红河州河口县下湾子村利用放马哨爱国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开展“守边固边”“听边境执勤人员讲守边故事”等主题团日活动;腾冲市自治社区积极邀请青年讲师团成员、各级团干部走进边境村(社区)开展“守护家园、寸土不让”主题宣讲;普洱市西盟县马散村优秀青年创办佤山韵民族文化传播企业,带领群众通过歌舞表演、手工艺品制作、乐器制作、农特产品收购加工等方式增收致富。

  坚持跟党奋进育好“突击力量”。通过在每个示范村孵化一个“一村一品”特色青创项目、选拔一批乡村振兴青年领头人,打造一个青年志愿服务品牌、组建一支“强边固防青年突击队”,为兴边富民、强边固防聚合“青”智“青”能、展现“青”力“青”为。文山州麻栗坡县选派团县委干部到茨竹坝村担任团建指导员,在29个村小组推动培养了一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中草药种植、石笋交易市场等项目建成落地;德宏州芒市杨家场村成立“青年护村队”,通过景颇语、傈僳语进行政策宣传;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昂村团支部带领团员青年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积极投身美丽村庄建设。

  坚持向党看齐建好“连心阵地”。通过在每个示范村开展团组织规范化达标创建活动、建设“国门青年之家”“国门少先队”等一体化活动阵地,不断增强边境共青团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以及大局贡献度。临沧市镇康县帮东村依托“中国农大工学院+帮东村”党支部“红色1+1”结对优势,组织团员青年参与“共建党支部交流学习平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开设小课堂培训+改善基础设施”项目;沧源县班洪村依托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永和园区产业园建立“国门青年之家”,为共青团服务青年发展、青年助力边境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三年行动方案》以“项目工作法”为思路,构建起分级落实体系、合力保障机制、督查考评措施。推动省、市、县、乡、村五级团组织书记共抓边境团建,形成“团省委指导推动、边境州(市)团委统筹谋划、县(市)团委具体负责、乡镇和村团组织主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团省委划拨专项经费予以保障,书记班子成员带头包保,下派一批基层团建指导员充实工作力量;指定省内有关高校、省属企业团委“一对一”挂钩联系边境村,打造以村为主、力量下沉、资源聚集、直达青年的行动网络。

  行动实施期内,每年在全省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中选择50个基础较好、人员配备强、发展势头好、团员青年集中、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成效明显、能够充分展示国门形象的村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边境团建工作品牌,典型经验适时向其它边境村推广。真正做到让团旗在边境一线高高飘扬,让团徽在边境一线闪闪发光,让团员青年的奋进形象在边境一线熠熠生辉,以青春行动共促边民富、共建边疆美、共筑边防固。(记者 张建伟 通讯员 李仁达)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