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测速娱乐志愿感悟:西部的脚印真切而忙碌幸福而充实

2997次

  【主管Q:374919】蓝冠注册测速网址“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2016年7月,通过笔试、面试,我成为一名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了湖北恩施。自此,我的人生翻开了新篇章,从一张白纸向彩图进行着改变,内涵愈发丰富精彩。

  硒博会上青春笑脸,学联会上成熟青涩的面孔,在《牵挂》剧场感人至深的表演,翻山越岭的扶贫路上…服务过程中,有过汗也有过泪,但有几个精彩的镜头不时浮现在脑海。

  人生中最难得的是吃苦,就像良药,苦,却受益一生。

  一条白毛巾,一顶草帽,一个水瓶,再掂上几个馍馍,这是蒋大伯扶贫的标准装备。在翻山越岭的时候,我喜欢听他一边大口喘气一边讲哪家养的猪要生崽儿了,哪家的娃娃考上学了,哪家家里新添了家具家电…讲着讲着,他脸上的褶子就深了几分,我笑了,像个孩子。“跟老百姓打交道,最实诚,时间久了,就跟自个儿家里人一样”“扶贫就是要走近老百姓,听其所说,为其而想。”这是他经常嘱咐我的话。

  “是什么让你坚持在这山里支教了这么多年?”袁辉的回答,简单却又不简单。袁辉,江苏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他背着家人、朋友,只身来到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的一个小山村支教。眨眼快六年了,袁辉住着土房,喝着雨水,没有娱乐活动。一个毛头小伙子在几个老教师的陪同下,教着贫困却又可爱的山里伢儿。课余的时候,袁辉蹬着自行车来回穿梭在学生的家里,为他们辅导功课、讲讲故事、教教音乐…而做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后来,乡亲被这憨厚的小伙子感动了,当地政府每个月为他提供生活补助。补助的钱除了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剩余的他全给学生买了辅导资料、课外书籍。学校从深山老林搬出来后,我去过袁辉住的地方:土坯房,没有装修,简简单单的,几张报纸糊在墙上,一盏白炽灯吊在房间中央,一张老课桌上全是书…家里人求袁辉回家,当地人说他傻,他说“我舍不得孩子们,我要教他们”。我没崇拜过谁,但那时深深为他折服,在灯红酒绿的社会,难得有一个纯洁无私的奉献者。他是楷模,一个学不来的楷模。

  大概是受了袁辉的影响,2017年年底,当看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考公告后,我通过了考试,来到了新疆,延续着跟西部的不解之缘。

  初来大新疆,放眼是望不尽的平原,数不尽的沃土,还有弥漫的烤肉香…我想我爱上了这个地方。来之前,我对新疆的印象停留在维族曼妙的舞姿、天山皑皑的白雪、冬天冰冷刺骨的寒风上,但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感受到这片土地的呼吸时,一股焕然一新的感受袭上心头。

  我工作的地方在沙漠明珠——石河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老根据地,军垦精神最饱满的地方。这里无处不在的是军垦的历史缩影,从沙漠到绿洲,从荒野到沃土,从荒凉到繁荣,这是一代代军垦人用血和汗浇灌出来的。在军垦博物馆里,一个个血气方刚的解放军战士塑像向我讲述着他们的军垦故事。战士们一手枪一手锄头,战斗时,他们勇往直前,毫不畏惧,抛头颅撒热血,开垦时,他们放下枪,扛着锄头,喊着号子,用锄头翻新着久冻的土地。到了晚上,战士们就窝在一个个地窝子里,虽然外面天寒地冻,但里面却充满了温馨和满足。这是多么震撼的一幕,让人久久不能忘怀。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军垦人,把石河子建设的蓬勃生机,欣欣向荣。

  从“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到“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军垦精神,一次次的精神洗礼,一次次的灵魂升华,我发觉,已经深深喜欢上了这里,我的生命也愈发离不开这片令人肃然起敬的土地。

  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那句宣言犹在我耳,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每一个脚印都那么的真切,忙碌而充实,幸福而美满。

文章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