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深化改革让学校共青团充满生机活力

2997次

  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5日电(记者 张建伟 通讯员 阿淑媛)全团学校共青团改革启动以来,共青团青海省委认真落实学校战线共青团改革总体部署,对标从严治团、从实改革工作要求,以强“三性”为目标,聚焦牵动性措施实施,聚力关键性举措落地,持续深入推进全省学校共青团改革。

  今年以来,全面总结梳理改革难点,建立改革任务推进台账,针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地区推进不平衡、学校推进不平衡、改革举措落地不平衡以及改革落实主体不明确等顽疾痼瘴,积极协调、多措并举、整体推进、压实责任,采取签订目标责任书、向市州团委下发通知、给高校党委致函、召开高校中学改革工作推进会、举办骨干培训班、实地调研督导、纳入年度省委改革督导内容等一系列措施,将改革难点痛点进行专项攻克,改革成效凸显,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

  团教协作机制逐步健全。省、州、县三级普遍建立团教协作机制,定期召开团教协作联席会议,逐步形成团教合力共同推进中学共青团改革的良好局面。部分地区由团组织会同教育部门共同制定中学共青团改革整改方案,定期开展联合调研督导,持续深化各项改革举措的推进力度。陆续成立教育团工委,不断加强对本地中学共青团工作的直接指导。

  工作支持保障全面强化。学校共青团“四缺”问题明显改善。人员编制方面,本科院校均按照标准配备人员,高职院校普遍增加1至2名工作人员;中学团委以1+1+2的模式,配备专兼挂职团委工作人员,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场地配备方面,高校配备大学生活动场所、增加团学办公场地,大部分中学单设团委办公室、建立中学团校,学校团学活动场所均满足工作需求。经费支持方面,按照改革方案“高校按在校生人均不低于20元的标准划拨校级团委日常工作经费”“中学团建经费不低于党建经费10%”的要求,高校专项经费划拨均高于改革标准,中学按照项目化申报方式落实相关经费,保障团学工作正常运转。健全机制方面,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党组织普遍将团建工作纳入学校党建工作一并部署、同步考核。部分地区明确“团建不合格,党建不评优”的要求,大部分学校以校党委(党支部)名义制定了共青团改革方案,强化了学校党组织狠抓学校共青团改革的主体责任。教师团干部在课时计算、职称评定、职级待遇、工作考核等方面的保障政策逐步得到落实。

  组织运行制度明显规范。推进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创新规范开展“三会两制一课”,团支部在班级思政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工作中的引领主导作用不断凸显,“班团一体化”运行机制逐步落实,普遍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学校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不断提升。团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实现常态化,工作有效覆盖面不断扩大,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团员教育管理更加完善。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把团的组织生活与学业进步、实践锻炼、社会参与相结合,把推优入党作为履行团的政治功能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完善党、团组织联合培养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工作机制。高校团组织不断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突出“三下乡”、“返家乡”、志愿服务等工作的教育功能,把“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团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实践导向,引导学生团员提升社会化能力。中学团组织陆续成立团校,逐步构建循序渐进、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团课体系,规范开展离队、入团仪式和十四岁集体生日、十八岁成人仪式等主题活动,实现组织育人常态化。

  团员发展机制持续优化。按照“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的原则,着力解决团员发展标准模糊、团员教育质量不高、团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突出团员政治素质,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完善学生入团标准,将学生思政考评成绩和志愿服务情况作为入团的重要依据。依托“智慧团建”建立新发展团员电子档案,每年定期开展团员档案核查和违规发展团员处置,规范团员档案进入学籍档案。严格将初中、高中毕业班团学比控制在30%和60%以内,并逐步向20%和40%左右的目标进行调控。

  团学组织合力持续加强。在各级学校党委(党支部)的领导和指导下,学校团组织着力优化学生会机构设置、精简人员规模、改进运行机制,切实把好学生会工作人员选拔的政治关、学业关、能力关、作风关、群众关。规范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成立学生社团管理部门,促进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落实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述职评议机制,形成以学联学生会章程等为基础的组织运行制度体系和团学组织紧密联系的良好局面,让整个团学组织运行充满生机活力,形成工作合力。

  下一步,团青海省委、青海学联将以学习宣传贯彻全国学联二十七次代表大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破解制约学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和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有效推动学校共青团工作提质增效。

文章标签: